“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弊蛱熳x到這首詩,差點以為白居易他老人家就站在面前,詩里的意境跟金華的天氣實在太過契合。
更為應景的是,昨天“龍抬頭”,今天是驚蟄,而就在昨天凌晨,好多人都聽到了今年的第一聲春雷。
“驚蟄始雷”,不得不說,這真是大自然奇妙的儀式感。
春天不光多雷,還多夜雨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逼鋵?,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從科學角度來說,春雷的發生是強烈的空氣垂直運動的結果。近期我市受暖濕氣流影響,空氣潮濕,而前天白天太陽輻射強烈,地面空氣不斷受熱上升,上層的冷空氣下沉,形成強烈對流,云中的電場使正負電荷發生碰撞而放電,從而使萬鈞雷霆驟然發生。
我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
嚴格來說,“驚蟄始雷”的說法與我們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更吻合一些。比如金華,春季暖濕氣流勢力增強,氣溫上升也比較快,由于夜間氣溫更低,所以春雷發生的時間以夜間為多。
不光春雷喜歡夜間,江南的春雨也喜歡夜間。
大家也注意到了,最近總是晚上下雨,白天天氣轉好,恰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p>
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我們知道降水是由于空氣中的水汽在適合的低溫條件下凝結成雨滴形成的,空氣中水汽越多(相對濕度越大),空氣降溫幅度越大,形成的雨滴一般就越多。夜間由于輻射降溫,氣溫下降有利雨滴形成,而此種輻射降溫的影響,在冷暖氣流勢力相對比較弱且氣溫處于雨滴形成的敏感邊界的春季以及山谷地區會更明顯一些。
冬衣別急著收
有一次強降溫正在醞釀
雖然前天夜里的一場雨讓昨天陽光盡收,但氣溫依然不低。下午時分還有小伙伴在朋友圈感嘆,“熱得開了冷空調”。
這幾天暖意融融的確沒錯,但別忘記春天可不是個溫柔的角色,讓氣溫分分鐘起伏如坐過山車,那是它的看家本領。
所以,別大意了,勤快的人也千萬不要著急把所有冬衣都洗干凈收起來,因為很快就需要用到它們了。
從目前的天氣形勢判斷,未來七天晴雨相間,氣溫起伏較大。其中6—7日受冷空氣影響,有一次明顯降溫、降水和風力增大過程。
具體來說,今天白天天氣還不錯,但周日就會被雨水浸泡,且氣溫打對折;下周一雨勢減小,但溫度極度低迷,棉衣再度登場。
這次降雨降溫過程結束后,下周二開始,晴朗回歸,白天氣溫又會快速回升。等到下周四,又會回到20℃,春暖花開的感覺又會回來了。